為什么越來越多人喜歡智能手表?
發布日期:2020-12-08
點擊次數:2823
這可不是什么幻覺。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第一季度,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20%,達到1370萬。根據市場數據調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在年初公布的研究,Apple Watch在2019年的銷售額超過了整個瑞士手表行業。Apple Watch在2019年全球的出貨量為3070萬枚,而整個瑞士的手表品牌銷量為2110萬枚。
只拿手表看時間的時代,真的過去了。
而最值得關注的一組數據是,知名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了2.3%,而全球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卻上漲了22.7%,中國成人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在2019年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,同比增長58.2%,創三年以來最高增速。
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今天,為什么越來越多人卻選擇戴上智能手表?
用智能手表“量化自我”
對于這“屆”網友來說,智能手表已經不單單是手表了。在國外,利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追蹤和量化自我,早已蔚然成風。《灌籃高手》里,櫻木花道查看錄像里自己的投籃動姿勢后,非常抓狂,因為和他想像中的標準動作相差太遠,于是第二天就刻意糾正自己;在電影《破風》里,彭于晏和竇驍扮演的自行車手,實時監控自己的心率,在心率過高時立即減慢騎行節奏,保證自身安全。
現在,利用智能手表、手環量化自我的風潮已經擴散。你只要在朋友圈里搜一下“心率”或者“睡眠”,就會發現已經有很多朋友開始用智能設備監測、量化自己的健康狀態。“我現在使用智能手表主要就是用于運動管理和健康監測。”在深圳南山科技園上班的年輕白領小婷表示,自己從上學開始便一直有戴手表的習慣。今年年初,剛畢業的她花了兩千多元購買了一款智能手表,入手雖有猶豫,但其中的健康監測功能還是讓她收獲了意外的驚喜。
究其原因,可能在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——10年前,大家上班都是朝九晚五,工作時間固定,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,在身體監測方面可能確實不用太在意,但現在,一個電話、一封郵件、一條微信信息,可能就是必須要馬上處理的工作,生活和工作已經密不可分,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,加班是家常便飯,大家確實需要及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IDC在相關市場調研報告中便指出,新冠疫情的爆發,使更多消費者更加關心健康和免疫力問題。無論日常運動習慣的養成,還是對于自身身體指標的關注,都會釋放更多潛在消費需求。從廠商角度出發,健康類可穿戴產品是下一階段競爭的藍海市場。IDC在今年9月預測,2020~2024年,全球手表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年增長將在14.3%,看來上述趨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。
不跟手機做敵人
實際上智能手表也踩過坑。智能手表問世早期,一些硬件廠商把智能手表當成是“小號”智能手機,手機擁有的功能它們全部都有,打電話、發微信、定鬧鐘、聽音樂、語音助手等,為了兼顧手表的特性,硬件廠商還推出了個性化表盤、表帶等。
雖然功能做得很全,但智能手表初期并未解決一個核心問題,即它與手機的區別,要么成雞肋的“玩具”,要么成手機的敵人。
直到2019年的Apple Watch這個產品得到用戶的肯定。財報顯示,2019年全年蘋果來自于可穿戴設備、家居設備和配件的總營收為271.84億美元,蘋果并未單獨公布Apple Watch的營收和銷量數據,但是從第三方統計機構的數據來看,Apple Watch的銷量依然非常驚人。Strategy Analytics的研報顯示,蘋果Apple Watch 2019年全球總出貨量達到3070萬塊,甚至超過了瑞士手表企業的出貨量總和。
Apple Watch的銷量之所以暴增,很大程度上跟它的定位準確有關,雖然前面幾代Apple Watch產品與手機的關系比較緊密,但隨著行業的發展,Apple Watch與手機之間已漸行漸遠。
蘋果在2019年6月4日舉辦的WWDC大會上,迎來了革命性的改變,蘋果專門為iPad發布了獨立系統iPad OS,同時蘋果還為Apple Watch帶來了全新的Watch OS 6,這款系統支持獨立的App Store,這樣用戶就可以在Apple Watch上獨立安裝和管理應用,而無需依賴iPhone。
獨立的eSIM卡以及單獨的OS系統,讓智能手表不再是雞肋的“玩具”,智能手表擁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,而不是替代手機,當敵對關系消失后,智能手表的路反而開闊起來。
當然,蘋果不是最早做智能手表的廠商,但蘋果推出Apple Watch之后,市場對智能手表的接受度大大提高。而且,在蘋果的高售價下,反而給了其他硬件廠商生存的契機,其他硬件廠商同樣能夠推出與Apple Watch類似的技術,比如血氧監測、心電圖監測、運動數據記錄等,這些技術本身并不是蘋果獨有的專利。目前,對于想買智能手表又嫌貴的用戶來說,華為、小米等廠商的智能手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。在價格因素刺激下,華為、小米們反而能在銷量上反超Apple Watch。
屬于智能手表的IoT時代還有多遠?
值得關注的是,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推出智能手表,市場多了一層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的解讀:智能手表不只是一塊手表,它被手機廠商寄予了更大的期望,即作為IoT(物聯網)時代的入口。
基于5G技術的三大特點:高帶寬、低時延、大連接。大場景實時傳輸成為可能,多終端互聯互通有了基礎,全新的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。
智能家居是物聯網在家庭層面的最基礎應用,前景廣闊,此前,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的目的便在于搶奪智能家居市場入口。
不過,在業界人士看來,智能家居的入口之爭,至今仍然無解。事實上,之前很多的智能硬件都被期待過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。比如路由器最早被視為智能家居入口,客廳里的智能電視也被寄予厚望,后來則出現了智能門鎖、智能音箱……
“作為智能家居IoT的入口,這些產品都有局限性,比如智能音箱普及率偏低,且大多不具有顯示功能;手表雖然隨時隨地戴在身上,但屏幕太小,顯示優勢不明顯;客廳的電視優勢是屏幕大,顯示信息非常合適,但不具有移動性,無法隨時隨地捕捉到主人發出的信息指令。”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表示。
入口之爭的背后,折射出智能家居沒有行業標準的現實困境。在沒有統一行業標準的情況下,不同領域、不同企業之間各自為戰、各成體系,智能家居產品五花八門,很難實現系統兼容、信息共享以及互聯互通,屬于智能手表的IoT時代終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。
對于手機廠商而言,當前推出智能手表也是基于最現實的營收需求。“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抵達到了一個增長的瓶頸,5G時代的大規模換機潮不會在短期之內到來。”手機產業專家孫燕飚表示,相比于智能手機,類似于無線耳機、智能手表這類的可穿戴硬件的利潤率更高。如今,蘋果、三星、華為的智能手表總出貨量已經突破了千萬臺,但智能手機有十幾億部的存量市場,這其中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。